別墅洋房隨處可見,復式樓大平層撲面而來。只是,擁有了一套房子不等于擁有一個家。
前同事兼朋友喬遷新居,我等一幫兄弟欲“敲詐”其一頓猛酒喝,未料被婉拒,一時頗為不解,因其一直大氣,時不時主動呼朋喚友觥籌交錯。起初以為是其在工作上有煩心事,或夫妻二人發生不睦,遂決定緩些時日再來一次“逼宮”。一日朋友主動跟我釋疑,“兩百萬的房子,裝修得一塌糊涂,真是暴殄天物,今天這里漏水,明天那里短路,看到就煩,哪里有家的感覺”。問其何故成了這樣,“唉,都怪太相信那個裝飾公司了”。
原來,朋友的房子裝修前前后后花了七八個月,設計定稿施工合同簽好后,他一共到工地現場就去了三次。本來就不懂裝修,去工地基本上“到此一游”。估計搞裝修的人一欺他是外行,二看他好說話,忽悠了他。我特意提醒:這剛住進去就接二連三出問題,時間長了問題會更多也更麻煩,得趕緊想辦法整改。后與多人談及此事,發現住進新居后找不到家的感覺的人還不在少數,但木已成舟,只得將就。那么,國人眼中,家的感覺該是個什么樣子呢?
歲月悠悠,中華民族上下五千年,每一代中國人都充滿著家國天下之情懷,“修身、齊家、治國、平天下”,是華夏祖先圣賢的智慧結晶。家是國之基礎,國是家之延伸;家和萬事興,家齊國安寧——家的地位之高可見一斑。齊家須先有家,有家得先有安居之所。新中國成立70年來,老百姓的居住環境已然天壤之別:別墅洋房隨處可見,復式樓大平層撲面而來,進城置業觸手可及。只是,擁有了一套房子不等于擁有了一個家。
家是什么?有人說,家是春風,是秋衣,是夏天清涼的大樹,是冬天溫暖的被窩;有人說,家是一碗熱粥,是柴米油鹽醬醋茶,是生活,是一輩子的牽絆;有人說,家是幸福的源泉,是心靈的港灣,是晴朗的天空,是漂泊的靈魂;還有人說,家是孩子的搖籃,是父母的叮嚀,是夫妻的愛語,是兄弟姐妹的緣份……而房子呢?鋼筋水泥砌成的建筑,不過是家的基體而已——對于老百姓來說,把房子變成家是人生中一項充滿溫情的偉大工程。
這項偉大工程最主要是通過裝修實現的。裝修得好,家人滿意,家的氛圍就基本釀成了;裝修得不好,家人不滿意,家的憧憬就被煩躁取代了。如何做到裝修滿意?沒有捷徑!自古華山一條路:自己全程主導,親力親為。事實證明,哪有所謂的“放心裝修”?你膽敢放心幾個月,就有人膽敢讓你鬧心許多年,直至你麻木或逃離。
最近瀏覽微信朋友圈里的文章時,發現晚清名臣曾國藩的一段話又在被反復推崇:“天下事,在局外吶喊議論,總是無益,必須躬身入局,挺膺負責,乃有成事之可冀”。政府領導、公司老板、職場高管,都視其為事業發達個人成功的一大法寶。百度查詢,躬身入局的意思是:做事親自參與進入。于國家而言,實干方能興邦;于企業而言,苦干方能成事;于個人而言,勤奮方能進步。不躬身入局,去哪里實?在何處苦?朝哪方勤?
裝修房子更是如此!遙控指揮,“到此一游”,即便口干舌噪,即便不是外行,即便找親戚朋友來搞,結果都只有一個:這個悔啊!那個煩啊!也許有人反問:我天天都去工地,累死了,但最后還是千瘡百孔。這樣的裝修業主還真多——沒有躬身入局,就不能全程主導;不親力親為,甲乙方的位置就對調了。“堂主大位”都拱手相讓了,不累你累誰?你家不千瘡百孔,誰家千瘡百孔?
如何躬身入局?又如何親力親為?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。
從房子到家,從量變到質變,裝修中要主動去發現新風尚新理念新變化,就能時不時地“巧遇”驚喜,即使發現的是問題,也能讓人開心,因為又一個隱患被消除了;要大膽提出自己的疑慮,不懂別裝懂,只要不清楚不明白不理解的地方,直接了當說出來,或質疑,或交流,或請教,或堅持,從裝飾公司的解釋與承諾中,牢牢系緊安全繩;設計風尚此起彼伏,裝飾材料多如牛毛,施工工藝日新月異,心有多大,家的舞臺就有多大,在“足夠多,充分選”的家裝新時代,萬里挑一在指端,選擇的欲望與樂趣能得到全身心的釋放,油然而生的是對生活的一種滿足;人,無論男女老少富貴貧賤,對未來都充滿著美好的向往,這是一種與生俱來的本能與激情,裝修房子,這種本能與激情造就的憧憬,理應得到酣暢淋漓的表達。
房子裝修時,尤其是在進場施工前,業主若能體會到這四種感覺:驚喜、安全、滿足和憧憬,裝修完工后,原先冷冰冰的房子就徹底變成暖哄哄的家了。(轉自新湖南新家居頻道報道,作者信口刺潢)
前同事兼朋友喬遷新居,我等一幫兄弟欲“敲詐”其一頓猛酒喝,未料被婉拒,一時頗為不解,因其一直大氣,時不時主動呼朋喚友觥籌交錯。起初以為是其在工作上有煩心事,或夫妻二人發生不睦,遂決定緩些時日再來一次“逼宮”。一日朋友主動跟我釋疑,“兩百萬的房子,裝修得一塌糊涂,真是暴殄天物,今天這里漏水,明天那里短路,看到就煩,哪里有家的感覺”。問其何故成了這樣,“唉,都怪太相信那個裝飾公司了”。

原來,朋友的房子裝修前前后后花了七八個月,設計定稿施工合同簽好后,他一共到工地現場就去了三次。本來就不懂裝修,去工地基本上“到此一游”。估計搞裝修的人一欺他是外行,二看他好說話,忽悠了他。我特意提醒:這剛住進去就接二連三出問題,時間長了問題會更多也更麻煩,得趕緊想辦法整改。后與多人談及此事,發現住進新居后找不到家的感覺的人還不在少數,但木已成舟,只得將就。那么,國人眼中,家的感覺該是個什么樣子呢?
歲月悠悠,中華民族上下五千年,每一代中國人都充滿著家國天下之情懷,“修身、齊家、治國、平天下”,是華夏祖先圣賢的智慧結晶。家是國之基礎,國是家之延伸;家和萬事興,家齊國安寧——家的地位之高可見一斑。齊家須先有家,有家得先有安居之所。新中國成立70年來,老百姓的居住環境已然天壤之別:別墅洋房隨處可見,復式樓大平層撲面而來,進城置業觸手可及。只是,擁有了一套房子不等于擁有了一個家。
家是什么?有人說,家是春風,是秋衣,是夏天清涼的大樹,是冬天溫暖的被窩;有人說,家是一碗熱粥,是柴米油鹽醬醋茶,是生活,是一輩子的牽絆;有人說,家是幸福的源泉,是心靈的港灣,是晴朗的天空,是漂泊的靈魂;還有人說,家是孩子的搖籃,是父母的叮嚀,是夫妻的愛語,是兄弟姐妹的緣份……而房子呢?鋼筋水泥砌成的建筑,不過是家的基體而已——對于老百姓來說,把房子變成家是人生中一項充滿溫情的偉大工程。
這項偉大工程最主要是通過裝修實現的。裝修得好,家人滿意,家的氛圍就基本釀成了;裝修得不好,家人不滿意,家的憧憬就被煩躁取代了。如何做到裝修滿意?沒有捷徑!自古華山一條路:自己全程主導,親力親為。事實證明,哪有所謂的“放心裝修”?你膽敢放心幾個月,就有人膽敢讓你鬧心許多年,直至你麻木或逃離。

最近瀏覽微信朋友圈里的文章時,發現晚清名臣曾國藩的一段話又在被反復推崇:“天下事,在局外吶喊議論,總是無益,必須躬身入局,挺膺負責,乃有成事之可冀”。政府領導、公司老板、職場高管,都視其為事業發達個人成功的一大法寶。百度查詢,躬身入局的意思是:做事親自參與進入。于國家而言,實干方能興邦;于企業而言,苦干方能成事;于個人而言,勤奮方能進步。不躬身入局,去哪里實?在何處苦?朝哪方勤?
裝修房子更是如此!遙控指揮,“到此一游”,即便口干舌噪,即便不是外行,即便找親戚朋友來搞,結果都只有一個:這個悔啊!那個煩啊!也許有人反問:我天天都去工地,累死了,但最后還是千瘡百孔。這樣的裝修業主還真多——沒有躬身入局,就不能全程主導;不親力親為,甲乙方的位置就對調了。“堂主大位”都拱手相讓了,不累你累誰?你家不千瘡百孔,誰家千瘡百孔?
如何躬身入局?又如何親力親為?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。
從房子到家,從量變到質變,裝修中要主動去發現新風尚新理念新變化,就能時不時地“巧遇”驚喜,即使發現的是問題,也能讓人開心,因為又一個隱患被消除了;要大膽提出自己的疑慮,不懂別裝懂,只要不清楚不明白不理解的地方,直接了當說出來,或質疑,或交流,或請教,或堅持,從裝飾公司的解釋與承諾中,牢牢系緊安全繩;設計風尚此起彼伏,裝飾材料多如牛毛,施工工藝日新月異,心有多大,家的舞臺就有多大,在“足夠多,充分選”的家裝新時代,萬里挑一在指端,選擇的欲望與樂趣能得到全身心的釋放,油然而生的是對生活的一種滿足;人,無論男女老少富貴貧賤,對未來都充滿著美好的向往,這是一種與生俱來的本能與激情,裝修房子,這種本能與激情造就的憧憬,理應得到酣暢淋漓的表達。

房子裝修時,尤其是在進場施工前,業主若能體會到這四種感覺:驚喜、安全、滿足和憧憬,裝修完工后,原先冷冰冰的房子就徹底變成暖哄哄的家了。(轉自新湖南新家居頻道報道,作者信口刺潢)
